小學語文教育探討論文(2)
小學語文教育探討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探討論文篇二
《淺談小學語文基礎性教育》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今對全日制小學語文基礎性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在語文教育上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應用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知識的儲備。知識和能力的結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針對這一話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基礎教育;小學語文;課堂知識;綜合能力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基礎性教育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啟蒙思想的承載學科,語文肩負著把年幼童真的學生帶入知識天堂的職責。無論是教給學生必要的基本知識,還是培養(yǎng)其運用語文的能力,語文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語文教育不僅僅停留在識文斷字上,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對語文的敏感性,喚起對語文探究的好奇和追求,提高其在生活中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應用語文的能力。
一、課堂知識的傳授
1.由淺入深增益教學內容
語文課本注重學生小學六年語文學習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xù)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對于教師而言,使用更科學的教學方法比花更多的時間來傳授學生知識效率要來得高。教師應當做好備課,設計好課堂的講課步驟。例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粗略地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最后總結整篇課文,提出課文所要表達的最中心的地方。
在課本內容的編排上,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漸地加入不同層次的內容。低年級是學生識字認字的階段。因此,低年級的課本內容應該以較為簡單的內容為主,例如,詩歌、生活常識等易懂的課文。這樣不僅可以達到讓低年級學生識字認字的目的,同時也教會他們生活上的一些技巧。到了高年級,課本的內容逐漸趨于復雜化,對學生的要求也因此提高。教師除了依舊需要繼續(xù)幫助學生完成識字認字的任務以外,還需要教會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明白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這樣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一步步加深,逐步地掌握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并融入自身的能力之中。
2.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語文課本除了在內容上囊括學生應有的基礎知識,還應當適當地給予學生更加寬廣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涉足知識延伸區(qū)域。小學語文作為工具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應當著重于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可以自主地解決部分學習上的問題,重要的是能夠主動探究更加豐富的課外領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獨自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增加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不斷拓展知識面,增強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放松壓抑的情緒,思維更加活躍,激發(fā)對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對知識的掌握度要求更高一些。如果課堂氛圍過于壓抑,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對語文的接受能力降低,語文成績上不去。所以,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益處良多。
(2)提供學生交流合作的機會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交流的能力。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信地進行溝通,與同學交換不同的觀點,同時對其他人的觀點進行判斷分析,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讓他們在這種氛圍中拓展了思維,提高了能力。
(3)多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以教師講課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應當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多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來,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發(fā)揮課堂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使學生不斷地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1.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工具,語言的基礎在于“聽”和“說”兩種重要的口語交際能力。在當今時代,人與人的交往更加密切,社會中無論各行各業(yè),都需要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教給學生基本的識文斷字之后,他們能夠達到一定的交際用語儲備,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運用。因此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鍛煉,專門組織實踐活動鍛煉其正確運用口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增設口語課
在口語課中,學生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教師也可以利用讓學生講一段故事或笑話的形式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來表演。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更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
(2)讓學生即興發(fā)揮
除了口語課以外,平常課堂中的訓練也不可或缺。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看法。這種突擊性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觀點的口頭表達能力。
2.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最直接的渠道,也是學會自主學習的必要途徑。每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不同,所蘊含的感情也就不同。小學生在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后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成段成篇的文字,并在有感情地朗讀后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提出問題,誘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解決閱讀中出現(xiàn)的疑問。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多積累額外的知識,最好能夠準備一個本子隨時摘抄下好詞好句,用于寫作當中,在提高閱讀理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除了在課文以外,還應當擴展延伸到課外的讀物上。一本好書相當于一個好的老師。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將課堂上尚未完成的知識在課外讀物中得到擴充,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也延伸到課外讀物的閱讀中。不斷地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提高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
3.綜合運用能力
所學終歸所用,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最終必須轉化為自身的能力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處處都會涉及語文,學生應當對自己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由此來提高語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語文教學的內容生活化。例如,將課文的內容融入生活之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反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也可以導入課文的講解中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除此之外,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組織各種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從而樹立自信心,擁有做到更好的熱情?;蚴菑膮⑴c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小學語文基礎性教育除了知識的教育,更是生活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通過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訓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從對語文的學習中,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去生活。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如何擁有自信去面對和參與生活中的一切,應對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都是學生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全面地發(fā)展,使學生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修艷.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開展教學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7(01):118.
[2]王立良.小議小學語文基礎性教學的有效化[J].時代教育,2008(11):49-50.
(作者單位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紅廟鎮(zhèn)茶場小學)
看過“小學語文教育探討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