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歷史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7年級歷史下教學設計,希望你們喜歡。
7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設計
明朝君權的加強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置錦衣衛(wèi),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遷都北京、實行削藩、增設東廠等加強君主專制的基本史實,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點。
通過聯(lián)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tǒng)治的措施與明朝的相關措施對比,概括明朝加強君權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高學生運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
【教材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的時期。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強君主集權,奠定了明朝君主專制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如特務統(tǒng)治的出現(xiàn)、思想專制的強化等,其作用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tǒng)治,創(chuàng)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給明朝的統(tǒng)治埋下了危機。
本課的難點是八股取士。這是明代科舉考試的重大變化,是君權加強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明朝的建立
時間:1368年
都城:應天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軍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
二、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
對比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與明朝的中央政權機構示意圖,有什么變化?
——少了三省這一環(huán)節(jié),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對比元朝的行省制度與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
——地方三司直屬中央。
朱元璋為什么要取消三省,設立三司。
從中央到地方政權組織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誰的權力增強了?——皇帝
明朝時期,皇帝的權力空前加強。丞相被廢除后,全國的重大政務都由皇帝親自處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閱奏章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開交。
2、特務統(tǒng)治
朱元璋設立的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
說明特務機構的功能在于監(jiān)視官員、平民的活動及生活。
3、八股取士
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選拔人才。
政府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命題,應考的人不能有個人見解。文體要死板地分成八個部分,叫做“八股文”。
想想?yún)⒓涌婆e考試的人,他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升官發(fā)財。讀書人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埋頭攻讀經(jīng)書,鉆研八股文,不講求實際學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出示《舉子看榜圖》)
可以想象這些人當上官以后會是什么樣子。
所以顧炎武說:“八股文的毀滅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書!八股文的敗壞人才卻比秦始皇在咸陽外郊坑儒還要厲害。”
想想朱元璋為什么要采取這樣死板的考試方式。——加強思想控制
評價:明朝規(guī)定,科舉專取“四書”“五經(jīng)”命題,并以宋儒朱熹的《四書集注》為依據(jù),不能隨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所謂“代圣賢立言”。行文格式有嚴格規(guī)定,文章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體用排偶,謂之八股文。這種高壓專制、嚴格控制的奴化訓練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造成嚴重阻礙,但又是考試向標準化的重要發(fā)展。
思考:你認為明太祖朱元璋加強君權對當時的社會有何作用?”
經(jīng)過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得出結論:“其作用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tǒng)治,創(chuàng)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給明朝的統(tǒng)治埋下了危機”。
三、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難之役
簡要介紹靖難之役的經(jīng)過。
4、明成祖強化君權
(1)1421年,遷都北京
明成祖遷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得出“此舉意在加強邊防,是有利于明朝統(tǒng)治的舉措,也是充滿勇氣的行為”的結論。
(2)削藩政策;
(3)增設特務機構——東廠。
5、小結(略)
6、作業(yè):課后作業(yè)
中學歷史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
1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目
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在當前這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中,由于社會競爭日益加劇,人們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將更加的突出。在這樣的形勢下,就必須要求學生具備必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以此來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同時,在面對新問題、新情況的時候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面對挑戰(zhàn)的信心與勇氣。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借助虛擬技術來讓傳統(tǒng)歷史課程中的人文精神、科學理念、文化氣氛等在空間上得到有效的延伸,讓學生作為“主體”的角色中去參與整個學習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xiàn)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滿足學生學習的個體化需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出探索的空間、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條件與氛圍,這顯然是多媒體教學的明顯優(yōu)勢。比如,在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歷史知識點上,學生可以通過自行的提問,亮出論點、擺出論據(jù),然后與同學和教師一起進行分析、探討。同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來解決,讓學生的探索能力、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等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個性也將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展現(xiàn)歷史課程的有序化、開放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同知識領域以及各個專業(yè)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關系越來越密切。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更新,初中歷史課程勢必將展現(xiàn)出其開放性、動態(tài)性的特點,所以應該將初中歷史知識進行重新的組合與分類,構建出歷史網(wǎng)絡的課程結構,從而讓初中歷史課程更加的有序化、人性化。
2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原則
1)教學性原則。
對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教學的方法不計其數(shù),但是不一定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其根本的目的是對教學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歷史課件制作,一定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復的挖掘,從中提煉出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通過這樣的過程制作出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才能夠集中體現(xiàn)媒體的功能,才能將難點進行分散,將重點突出,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識,讓教學的質量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2)交互性原則。
作為多媒體課件的最基本特點,交互性是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必須充分體現(xiàn)的特點。何為交互性?交互性是指學生與計算機之間雙向的信息傳遞。計算機不但能夠向學生輸出相關的信息,還能夠接收學生的輸入命令,同時根據(jù)學生輸入的這些命令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環(huán)節(jié)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明顯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掌握學生情況的準確性、時效性。同時,還能夠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調整,能夠對學習的計劃進行合理的安排,也有利于學生的自學。對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多媒體課件強大的交互性功能不但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制作出一個設計合理、構思嚴謹?shù)恼n件,還能夠讓“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xiàn),從而教學的質量將得到質的飛躍。
2.2存在的問題
1)課件制作簡單。
目前,很多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中,在幻燈片的設置上存在內容稀少的問題,總共也只有那么幾張幻燈片,而且文字與圖片都是教科書上有的。展現(xiàn)出來的文字并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歸納與綜合,地圖也沒有進行任何動畫的設置。在這樣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完全得不到發(fā)揮,淪落成為一個擺設,并沒有對教學的質量帶來任何的影響。
2)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
一些初中教師對高科技軟件的追求過于盲目,比如說在課件的制作中,過度使用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軟件,還在中間設置了很多的超鏈接。而在上課的時候,教師由于不熟練,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操作失誤的狀況,從而導致類似“所展示圖片、文字和所講內容不相符”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極容易出現(xiàn)一頭霧水的狀態(tài),那么教學的效果當然不會樂觀。
3)音像資料過多。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就是要音像資料多,那樣子才生動,才吸引學生。因此,這些教師對歷史圖片、歷史錄像等進行大量的使用,并沒有考慮到這些資料是否與教材有實際的聯(lián)系,也沒有考慮這些資料是否對重點與難點的突破有無幫助,呈現(xiàn)出來的圖片、錄像、文字也沒有經(jīng)過刪剪、加工、組合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課堂無形之中成為圖片展示課,甚至錄像室,而教師則成為“放映員”,顯然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來說毫無意義。
2.3解決的方法
1)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有助于教師通過歷史紀錄片、歷史圖片等的展示來喚起學生的歷史感受,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對歷史上的人或事進行了解與掌握,拉近現(xiàn)實與歷史的時空距離。一個良好的多媒體課件,必須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而如何將圖片、錄像、文字等與教材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是衡量這個多媒體課件實用與否、優(yōu)秀與否的關鍵因素。在多媒體的課件設計中,教師一定要將精力集中在課堂的重點與難點的突破之上,要真正實現(xiàn)“將那些教師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來給學生講解清楚”。
2)加強教師職前、職后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水平。
對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必須發(fā)展自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應該在不斷的進步中去熟練地運用各種新技術。根據(jù)相關的調查,目前我國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單一地采用PowerPoint軟件進行多媒體幻燈片的制作,很少使用其他的教學軟件。所以,應該加強對教師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培訓,讓教師能夠有效地掌握多種教學軟件的使用方法(如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教學軟件)。這樣才能夠讓多媒體課件更加生動。但是,一定不能濫用這些教學軟件,適當即可。
3)課件內容要簡潔、扼要,重點突出。
多媒體課件所展示的畫面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首先,在畫面的布局上,一定要突出課程內容的重點,而同一個畫面的對象不能夠過多,盡量避免那些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的出現(xiàn)。其次,在色彩的設置上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視覺美感,字符的大小、線條的粗細都需要符合學生的審美觀,以此才能保證學生能夠一目了然。最后,要減少文字現(xiàn)實的數(shù)量,要避免多余的動作。因為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干擾了學生的感知,也極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勞。針對那些內容較長的歷史資料,教師可以通過語音的設置來緩解學生的疲勞度。
3結語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傳統(tǒng)教學手段而言,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兩者也是相互依存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去取代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應該做到適度、適時,這樣才能讓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真正得到發(fā)揮,才能讓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朝著穩(wěn)步、有序、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作者:孫英蘭 單位:濰坊市壽光圣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
7年級歷史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年級歷史下教學設計
上一篇:7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設計
下一篇:七年級歷史課本下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