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相關論文(2)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相關論文篇二
《積極心理學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摘 要】為了幫學生在完成繁重學業(yè)的過程中健康成長,就需要在學校中開設相應的心理課程來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積極心理學理論與教育活動充分結合,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又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體驗到積極情緒帶來的主觀幸福感,同時還能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認知體系、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各項綜合技能和素質。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本文中,將具體的介紹積極心理學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方式。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教育實踐;運用方式
積極心理學作為最新的心理研究方式,主要是以培養(yǎng)積極的個性特征、積極的價值觀、積極的生理健康為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的根據學生所處階段的發(fā)展特點,給予積極的價值取向指導,引導學生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事物,克服缺點、正確的解決心理問題,營造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以由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為首的諸多社會科學家共同提出的全新理論,相較于之前的心理學來說,積極心理學更加關注人類的道德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等積極向上的品質,并研究人類的積極情緒感悟、積極認知過程、積極的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于以往心理學偏向心理疾病和障礙的研究,而是將研究關注點放在心理健康以及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方面,是一門旨在全面促進個人、群體和社會相互促進發(fā)展并趨于完善的科學。
二、積極心理學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1.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發(fā)揮學生個性優(yōu)勢
世界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一句話“積極地心態(tài)決定人的一生”,而積極的心態(tài)主要是指自信、進取、誠實、創(chuàng)新、謙遜、自我調節(jié)以及抗壓能力等。而在當今這個社會,隨著應試教育的不斷推進,家長們都有著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這就間接導致學生的升學壓力和就業(yè)壓力都比較的大,同時,由于學習壓力的存在,使得許多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被壓迫。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并且在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之中,還必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態(tài)。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專門開設心理課程,在心理課程上,教師向學生傳輸一些積極樂觀的信息,并向學生簡述“張海迪”“海倫凱勒”的故事,告訴學生,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都不要畏懼失敗,只有積極向上的面對人生,才能夠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2.增強技能訓練,提高心理抗挫能力
雖然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到了學生耐挫力的培養(yǎng)和積極處理事情的方式等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但是對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的投入是大大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的,特別是心理訓練活動方面,往往將學生的情緒和體驗置于忽視的地位。要知道,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大大的增加人們的滿足感,而滿足感的增加又將會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和活動力。對于學生來說,激發(fā)其積極的情緒體驗不僅能提高相應的教育教學質量,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更能促進他們的積極人格的養(yǎng)成與完善,磨礪出能夠自如應對其面對困難時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個物欲橫流、壓力巨大的社會中,只有內心的強大,心態(tài)的積極,才能夠不被消極的因素影響,才能夠以最本真的自我繼續(xù)的奮斗。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專門安排心理專業(yè)的教師來進行對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技能培訓,教導學生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排解自己的壓力,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3.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yǎng)積極的道德人格
積極的道德人格是指人們?yōu)樽非竽骋坏赖乱?guī)范原則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而要想培養(yǎng)積極的道德人格,就需要將積極心理學貫徹其中,因為積極的道德人格的形成與積極心理學是密不可分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道德人格,首先,需要向學生灌輸自身的尊嚴、價值等,并要求學生能夠自覺地履行道德責任,并按道德規(guī)范繼續(xù)進行生活和學習;其次,矯正學生扭曲的道德價值觀,因為社會的物欲橫流,使得一些學生的道德價值觀開始扭曲甚至變形,因此,必須要運用積極心理學來矯正學生的道德價值觀,但是僅僅教授學生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要利用情景,讓學生換位思考;最后,增強學生的道德判斷力,要想不迷失,不再一次的犯錯,就必須要增強學生對于道德的判斷力,因此,必須要向學生灌輸正確的道德標準,并就學生們常見的道德問題進行討論探究,以解開學生的道德困惑。
4.師生共同努力,提升積極心理學教學效果
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可以充分的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并促使學生和教師攜手共建和諧校園。教師、學生乃至家長都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參與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乏的客體,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得他們能夠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和作用,就能形成最有效的資源。在塞里格曼等人看來,心理健康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無論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化程度存在的差異有多明顯,建構心理健康的能力是每一個青少年所共同擁有的。所以,靈活的掌握積極心理學能夠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與家庭乃至社會融合,從而使得學生接受的教育能夠更好的符合社會及人類的發(fā)展需要。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和諧生活的指路明燈,它不但能夠時刻的警醒人們,還能夠為人們指引正確的道路,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和維度。因此,將積極心理學引入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林瀟驍.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對小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效果[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2]丁翠翠.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小學生問題行為轉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乾潤梅.積極心理學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J].華中師范大學.2006-05-01
[4]劉潔.積極心理學及其在大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運用[J].高校輔導員.2009-05-18
(作者單位: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相關論文(2)
上一篇:護理心理與臨床護理的探討論文
下一篇:老年人心理護理淺談論文